水塘长600多米,贯穿全村。
难得的是半个多世纪一直做下来。习近平总书记伫立船头,语带关切,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这个地方的运行以及这里的移民工作,我一直关注着,这一次看一看我很高兴。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总书记曾在陕北插队,回忆起知青岁月说,过去陕北老乡们修梯田、种庄稼,面朝黄土背朝天,抡起老锄头干活,广种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老乡们有工作、有稳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医保,生活越来越好。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2021年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你们这里是华北水塔,京津冀的水源涵养地,是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谋划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生态问题,考验历史眼光。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指明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2023年6月6日,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河套灌区(2023年6月18日摄)。言之殷殷、情之切切,九曲黄河激荡起更为雄浑的新时代交响。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在飞翔(2023年11月12日摄)。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考察汾河水治理及沿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
在兰州市城关区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黄河之声合唱团开展合唱活动(2020年6月15日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南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2022年5月19日摄)。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从三江之源到渤海之滨,习近平总书记步履所至,心之所向,皆是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深情牵挂。河南济源黄河三峡景色(2023年10月8日摄)。
位于宁夏青铜峡市的黄河大拐弯景观(2021年8月5日摄)。2020年6月8日,习近平在宁夏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黄河汇入渤海,形成独特景观(2021年5月13日摄)。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灿烂辉煌的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太原市汾河两岸景观(2023年6月27日摄)。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眺望黄河郑州段。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监制:刘健监制:孙承斌 邹声文策划:赖向东统筹:鱼澜 徐亮编辑:逯阳 钱一 张善臣 陈海通 刘勇贞 王化娟 王鹏 陈斌 张宏祥 郭绪雷 詹彦 连振摄影:鞠鹏 李学仁 谢环驰 庞兴雷 邢广利 王鹏 郭绪雷 徐速绘 张龙 范培珅 杨晨光 郝源 彭源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在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同正在休闲的群众亲切交谈在中山码头的轮渡上,朱悦欣赏了最美的落日余晖,Citywalk也进入尾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张时代考卷,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作答?2023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推出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三季)系列短视频。从炎炎烈日到秋意冉冉,30位青青答人携手AI数字人小青,奔赴全国23个城市,以青春之力、以奋斗之姿,回答着青春之问,担负起青春之责,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答卷。离开静海寺,朱悦又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上高耸的红色群雕让她感到震撼。和煦的暖阳中,Citywalk的第一站从静海寺开始,《南京条约》签订前,曾在这里多次进行谈判。
11月25日,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三季)系列短视频之《去哪里体验穿越百年的Citywalk?》正式上线。如今的长江,江水依然奔腾,浓浓的历史感之中,也孕育出现代化的气息。
小青告诉大家,这是渡江胜利纪念馆的千帆竞渡雕塑,渡江战役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翻身走向解放的新起点。江面成群的轮船、两岸的高楼和商业区、江水中活泼可爱的江豚……构成了一幅绝美的长江画卷。
朱悦表示,这次特殊的Citywalk让人意犹未尽,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主动担起守护母亲河的重任,以青春之力,守一湾碧水,让长江之水奔腾不息,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看着展厅里陈列着的一件件历史文物,朱悦感慨万千,每一样展品都在诉说着那段故事,也在激励着青年一代发愤图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一份力量。
本集视频中,青青答人——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朱悦和AI数字人小青一起在长江边Citywalk,打卡静海寺、中山码头、长江大桥等地,从美景中感受长江的文化内涵,用脚步丈量长江,用美景讲述长江两岸百年间的历史故事。看着眼前的景色,朱悦拿出手机拍了又拍,长江真的太美了,我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长三角一网通办2019年5月正式上线后,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密合作,目前已推动15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最终落脚点,还是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有幸福感。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开通5个月以来,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无缝衔接,让越来越多乘客感受到沪苏两地同城生活的便捷。前不久,他到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不到半天就领到了新公司的营业执照。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处副处长张庆宁:三省一市将落实好国家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部署,全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走深走实,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央广网北京11月2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家住浙江嘉兴嘉善县的王志强从事运输行业,今年计划在江苏拓展业务,在苏州成立新公司。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共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再上新台阶。
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形成,离不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引领。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经济总量超过22.1万亿元,高质量发展态势继续巩固。徐阿姨:我可以直接从这个地铁站到我家门口的地铁站,不用在中途再转车,再上火车。从创新链到产业链,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在长三角快速崛起。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也走出了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间。
2022年,三省一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在全国占比超三成。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这一国家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王志强:以前最起码七八天时间,跑个三四趟才能拿证。通过共建高水平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G60科创走廊产业创新带等,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也实现了加速跑。